长宁苦笋质量技术要求
二、立地条件
适宜长宁气候生态环境,最佳海拔320m至1200m之间,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。土壤ph值5.0至8.0的黄壤、紫色土等,土层厚度400mm以上。
三、种植技术
1. 造林:
(1)种苗:宜挖取成林苦竹林母竹,竹秆直径2.0cm至5.0cm,带3盘至4盘枝,来鞭长度10cm至15cm、去鞭长度15cm至30cm,鞭芽健壮,竹鞭无机械损伤,竹节正常,无病虫害。
(2)种植密度:种植坡度小于15°,造林密度宜为56株/每667㎡(亩)、株行距宜为3.0m×4.0m;坡度15°至35°的造林密度宜为74株/每667㎡(亩)、株行距为3.0m×3.0m。
(3)造林时间:最佳时间为11月底至次年2月。
(4)种植方法:沿水平阶带状采用人工方式整地,种植穴规格为40cm×40cm×40cm。先将表土垫入穴底,放入母竹,鞭根舒展,分层盖土踏实,竹鞭或根盘上面与穴面持平或略低。天气干旱或土壤湿度较低的地方,还要先行适当灌水,再行覆土。覆土厚度宜高出原入土深度3cm至5cm,并将栽植穴堆成馒头形,最后表层再覆盖一层松土,浇透定根水。
2. 林地管理:
(1)幼林抚育:浇灌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,林地积水,及时挖沟排涝;郁闭前应每年在5月至6月、7月至8月除草松土两次,松土深度5cm至15cm为宜;新出笋不留或留养少量的壮笋,第2年起应及时疏去弱笋、小笋、退笋及病虫笋。
(2)成林管理:春季选取出笋,蓄笋长竹,其留养率30%为宜,冬末锄抚一次,锄抚深度10cm至20cm,并采伐老竹,清理病虫竹、风倒竹、弱竹,种植密度以9000至12000株/hm2 为宜。林地覆盖,覆盖厚度15cm至30cm,覆盖物保持60%水分。
3. 施肥:2月至3月施长笋肥,5月至6月施长鞭肥,11月至12月施孕笋肥,肥料品种为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,采用撒施、穴施或结合覆盖措施一并施入,每667㎡(亩)施入量1000kg至2000kg,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。
4. 病虫害防治:营林技术、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,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。
四、加工
1. 清水苦笋主要加工工艺流程:原料处理→去壳→清洗→切分→罐装→杀菌→冷却→贮存。
2. 苦笋干主要加工工艺流程:原料处理→去壳→切片→干燥→装袋→贮存。
3. 加工环境和加工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。
五、质量特性
1. 感官要求:
(1)清水苦笋罐头感官要求,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表1 清水苦笋罐头感官要求
项目
要 求
色泽
笋肉应呈白色,黄白色或淡黄色,同一罐中应色泽较均匀,稍有光泽。
组织形态
应笋体肉质细嫩,切口较平整,形态较完整;无开叉笋及断条笋;断尖笋、秃头笋,每袋不超过净含量的5%。
滋味
具有鲜、香、嫩、脆,清香微苦,无霉变和其他异味。
杂质
无肉眼可见杂质。
(2)苦笋干感官要求,应符合表2的规定。
表2 苦笋干感官要求
项目
要求
色泽
笋肉呈白色或淡黄色。
组织形态
组织细密,大小基本一致,形态基本完整,表面干爽。
滋味
具有苦笋干特有的香气,清香微苦,无异味。
杂质
无肉眼可见的霉点,无外来杂质。
(3)鲜苦笋感官要求,应符合表3的规定。
表3 鲜苦笋感官要求
项目
要求
色泽
笋肉应呈白色、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
组织形态
笋体新鲜饱满,洁净,笋壳包裹紧实,笋壳鲜亮,无虫眼、病斑或腐烂。
滋味
具有鲜苦笋特有的香气,清香微苦,无异味。
杂质
无肉眼可见的霉点,无外来杂质。
2. 理化指标:清水苦笋、苦笋干、鲜苦笋应符合表4的规定。
表4 理化指标
项目
清水苦笋
苦笋干
鲜苦笋
水分,%
——
≤25.0
——
固形物含量,%
≥50.0
——
——
粗纤维%
≤1.0
≤10.0
≤1.0
粗蛋白%
≥1.2
≥18.0
≥1.8
还原糖g/100g
≥0.4
≥7.0
≥0.8
氨基酸%
≥1.0
≥12.0
≥1.2
铁mg/kg
≥1.2
≥15.0
≥1.5
锌mg/kg
≥1.5
≥16.0
≥1.8
3.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: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