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埠佛雕
陆埠佛雕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陆埠佛雕起源于魏晋时代,流行于唐代,鼎盛于清代,从业者名匠多达400余人。
陆埠佛雕艺人大多用樟木、楠木等名贵木材雕刻佛像,因其工艺精细、神态栩栩如生,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,产品遍及海内外。泰山绝顶,华山之巅,西湖侧畔,南海佛国,凡有钟鸣鼎食之地,佛教胜迹之处,皆有陆埠佛雕名匠的作品,不少佛雕名匠还远涉重洋,播艺海外、久享盛名。陆埠佛雕取材于佛教经曲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,如观音、济公、弥勒佛、韦陀等,约有600余种,这些佛像全凭工匠的手工雕刻。陆埠佛雕名匠对每尊佛像的造型构图,得心应手,每砍一斧、每敲一凿,都与佛像的声音笑颜,性格特征和服饰装束息息相关。
解放前,陆埠佛雕濒临绝境,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对这一传统工艺给予大力关注和支持,组织分散艺人开展佛雕生产。1962年,当代颇享盛名的黄炳荣师傅从上海回乡带徒传艺,1963年成立陆埠桥西胶木厂佛雕车间,1978年成立陆埠工艺雕刻厂,产品由上海市、浙江省、宁波市等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美国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门等国家和地区。目前,陆埠有数家佛雕工艺厂,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,并享有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