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汕嵌瓷
潮汕嵌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潮州嵌瓷是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造型,为建筑物装饰或制成单件摆设的特种工艺。它的艺术特点是:构图雄伟,色彩绚丽,形象生动,质地坚实,虽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。
潮州嵌瓷在明代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就已在民间出现。当时,潮州陶瓷生产发达,民间雕塑兴旺。出现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,镶嵌在建筑物上的创意。
清代,潮州各地采用嵌瓷装饰祠堂、民居更加广泛。到了清末,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,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瓷碗,供裁剪并镶嵌成平面、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、飞禽走兽、戏曲人物,用于装饰建筑物或庭园室内。潮州嵌瓷终于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。
2011年,潮州嵌瓷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