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>
北京市特产
北京市特产介绍第2页
老北京杏仁茶
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。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,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,配以杏仁,花生,芝麻,玫瑰,桂花,葡萄干,枸杞子,樱桃,白糖等十余种佐料。色泽艳丽,香味纯正,是滋补益寿的佳…
元宝馄饨
老北京的元宝馄饨因形似元宝而得名。1950年以前,北京东华门馄饨侯包小馄饨最讲究,名气也大。它最早是满人所喜食小吃。《都门杂咏》载:包得馄饨味胜常,馅融春韭嘴来香。馅料有高低之分,高者烤鸭、冬笋、鸡脯…
果子干
数九,旧日的北京一到这个季节市面上就见不到鲜果了,能调味解馋的不过是些冰糖葫芦、冻柿子,不像现在荔枝、西瓜、水蜜桃,南北鲜品琳琅满目,人们随时都可以大饱口福。果子干儿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风味小吃…
北京芙蓉糕
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。制作的方法跟萨其马相似,组织紧密并有小孔洞,入口香甜松软,桂花蜂蜜香味浓郁。正明斋产的最为有名。 ——芙蓉糕的制作方法—— 芙蓉糕由萨其玛转化而来,因形态与色调如芙蓉…
北京烧羊肉
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,北京人好吃烤肉的习惯,约有上千年,远在明代,宫廷内每遇雪,则暖室、赏梅、吃烤肉。但在当代,吃烤肉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,对烤肉的热情四季不减。精选细嫩牛、羊肉,用尖头…
谭家菜
谭家菜是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,由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人所创,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。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,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,又称“榜眼菜”,由于独树一帜的色、香、形等特点得以…
京城奶酪
在清人《都门杂咏》中有一首竹枝词,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:闲向街头啖一瓯,琼浆满饮润枯喉。觉来下咽如滑脂,寒沁心脾爽似秋。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,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。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,在历…
老北京茶汤
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。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,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。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。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,大铜壶俗称茶汤壶,是茶汤业的幌子。壶高60厘米,直径5…
煎灌肠
灌肠这种小吃名不符实,北京的煎灌肠,实际没有肠衣,可是这个名称怎么传下来的呢据一位老“勤行”(厨子)说,当初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,蒸熟后,外皮白色,肠心粉红,切片,用汤油(就是肉食加工厂的副产品…
五福同寿
相传在乾隆盛世的时候,太后过60大寿,乾隆为了满汉成为一家人,所以决定再太后寿辰的时候要天下所有的厨师来一次比赛,最后经过选拔的厨师要做出满汉全席,大家绞尽脑汁终于最后一道菜作成了,那就是[五福同寿。…
蛤蟆吐蜜
豆陷烧饼又称-吐蜜,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,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,在烤制过程中,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,吐出豆馅,挂着烧饼边上,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-吐蜜。据史书考证,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…
北京小窝头
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,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,呈圆锥状,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。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,底下留有个孔(北京俗语叫窝窝儿),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,所以北京人称这种…
吴裕泰
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(清光绪十三年),初名《吴裕泰茶栈》,创始人吴锡卿,安徽歙县昌溪村人,1930年去世。吴氏祖上几辈作茶叶生意,吴家有兄弟6个,吴锡卿排行第四,总管吴裕泰茶庄,以吴裕泰为依托,…
桥梓尜尜枣
桥梓镇112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张开热情的怀抱,欢迎来自八方的宾客。桥梓镇山场面积广大,气候、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枣生长,历史上就是北京周边最盛产枣类的一块风水宝地。尜尜枣是北京本地枣,明朝时曾作为…
龙山矿泉水
龙山矿泉水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现行行政区域内(东经116°39′07″,北纬40°20′57″)。《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山矿泉水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函》怀政函[2015]271号北京大唐庄园饮品…
走遍北京市
东城区特产
西城区特产
朝阳区特产
延庆区特产
海淀区特产
怀柔区特产
顺义区特产
丰台区特产
房山区特产
门头沟区特产
平谷区特产
密云区特产
通州区特产
石景山区特产
昌平区特产
大兴区特产
北京市美食小吃
北京市老字号
北京市十大特产
北京市全部特产
北京市地理标志产品
北京市旅游景点
北京市十大景点
北京市地名网
北京市名人
北京市民俗文化
[第1页]
[2]
[3]
[4]
[5]
[6]
[7]
[8]
[9]
[10]
[11]
[12]
[13]
[14]
[15]
[16]
[17]
[18]
[19]
[20]
[最后一页]
[下一页]
返回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