粢饭糕
粢饭糕是一种流行于江南一带(江,浙,沪)的特色传统小吃,属油炸类糕点,因其做法也可称为油氽粢饭糕,南方其他地区称之为炸糍粑。粢饭糕外层呈金黄色,内层为雪白的软糯糍饭,食之喷香松脆。口感脆、咸、而鲜。
起源与传说
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伍子胥为了让吴国百姓在战乱中免受饥荒之苦,在苏州相门城下埋下了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城基作为备荒粮。在伍子胥去世后不久,越王勾践举兵伐吴,吴国城民在都城被团团围住之时,挖出了糯米砖石拙起,敲碎,重新蒸煮,分而食之。此后,人们每到丰年年底,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,以此来祭奠伍子胥。至今,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,而炸糍粑也是其中的一种烹饪方式,多用于早餐。
早餐文化
粢饭糕是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的传统早点,形状为长方形,厚约三四分,像一副没拆封的扑克牌。上海传统早餐以“四大金刚”“大饼、油条、粢饭、豆浆”而闻名,据另一种说法,是将粢饭糕取代粢饭排入“四大金刚”之列,可见其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,粢饭糕为干货一般配豆浆享用。
由于同为油炸类早餐,因此做粢饭糕的早点摊往往和油条摊并存。中式快餐店内难觅粢饭糕的踪迹,但是中餐馆里却越来越多地将粢饭糕列为点心,切得更为精致,卖相更佳。粢饭糕的另一个传统是,主妇往往是用家中的隔夜剩饭,第二天清早烹饪油氽成粢饭糕,不仅解决了家里人的早点问题,也合理利用了剩饭。
原料配方
粳米1000克、花生油500克、(耗200克左右)、盐20克。
做法一:
1、先将米淘洗干净。
2、取锅,倒入米,加水浸没约5厘米高,随即加盐。再将锅置旺火上煮沸,然后改用小火掀开盖煮10分钟左右,待米粒全部膨胀,饭的表面只剩少量水分(稠米汤)时,将锅盖盖上,用小火继续焖煮约10分钟,煮至饭熟取出。
3、取适当大小搪瓷或铝制方盘,先在其周围有饭粒接触处涂些油,再把饭全部铲入盛具内。用清洁湿布盖上饭,揿平后,揭去布,随后将盛具覆置于清洁的面板上,倒出糕坯,冷却。
4、用刀将冷却后的糕坯切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块。
5、将油倒入炒锅后,烧至滚沸。取几块米饭糕坯,一块、一块沿锅边放入锅内,同时用铲刀轻轻翻动,待糕坯全至金黄色盛出。如此继续氽炸。
做法二:
粢饭糕属于油炸糕点,流行于江、浙、沪一带,人们常常以此为早餐,便捷、好吃。但此美食常见于点心店或者早餐摊位,其实自己也能自制粢饭糕,还能变着花样吃。
主料:大米、糯米,适量。辅料:菇盐、油、松仁、海苔,少许。
处理食材:先将二份大米一份糯米配比好,洗净,浸泡半小时。
松仁剥壳(熟的开口松子)、去衣,待用。然后,将浸泡好的大米和糯米一起烧煮,加适量的盐(因为海苔中也有盐分)。粢饭制作和平时煮饭一样的方法烧煮,再将海苔撕碎,松仁碾碎,放入米饭中搅拌均匀。如果家中有小孩,可以使用模板制作,增加童趣。制作的时候,先在模具表面涂上油,以便于脱模。开油锅,两面煎黄,即可。